為檔案與公眾“親密”對話開一扇窗
組織紅色基因尋訪實踐教育活動、深入村鎮進行檔案宣傳、開展檔案日主題征文活動……在“6·9”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,安慶市檔案局、檔案館以“請聽檔案說”為主題,推出系列活動,進一步發揮檔案存史、資政和育人功能,展現新時代蘭臺風采,營造全社會關注檔案、走進檔案、支持檔案的良好氛圍。
(6月5日《安慶晚報》)
檔案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真實記錄,覆蓋各行各業、各個領域,不僅可以發揮資政育人的作用,而且還能極大地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。特別是隨著人們經濟社會活動的日益頻繁,運用檔案來管理政務、事務和家務,顯得越來越重要。
從人們最初對檔案概念的陌生新奇,到日漸熟知和習慣,再到如今各方營造保護、利用和發展的可喜局面,檔案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產生了越來越深刻的交集和對接。檔案既然已不再神秘,不再深藏“閨閣”,就應該具有現實的呼吸與心跳。于此而言,檔案需要一扇窗,一扇讓每一個人都了解它、認識它的窗。當下而言,應通過大張旗鼓的輿論宣傳,廣泛開展檔案走進家庭、走入社區、走到學校和單位等活動,以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展示、新舊圖片對比、典型案例剖析等途徑,讓公眾對檔案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。同時,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主人翁意識,像保護文物一樣保護檔案,抓緊挖掘和搶救一批珍貴的歷史檔案,健全和完善一批有效的人事檔案,建立和保存一批特色的家庭檔案,讓檔案真正留得下、保得住。
應看到,檔案正以自己獨有的魅力走向生活、走入人們的內心,讓檔案更好地服務民生,就是要把檔案信息充分利用起來,不再安躺于木架上、鐵柜中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一方面要強化檔案的人文教育功能,通過不斷的“拋頭露面”來拉近與公眾的距離,開啟公眾新的思考、新的想象,讓創新的思想火花可以從檔案中得到靈感,讓前進的智慧可以從檔案中得到啟迪,在“檔案寶庫”中獲得的不只是信息的增長,更有心靈的滋養;另一方面要提升檔案的實際使用價值,讓各種檔案呈現出更豐富、更實用的價值,更好地走進生活、融入時代。譬如,可以免費指導和逐步推廣家庭建檔活動,讓家庭檔案為家庭理財、子女教育、物資管理等提供更加有效可靠的信息依據,成為家庭生產與生活的有力助手。
總而言之,讓檔案多起來、活起來,讓豐富的歷史和今天的人們“說話”,說得入耳入心入腦,才是“國際檔案日”的意義所在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