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胖墩”越來越多,兒童肥胖問題如何破局?
——兒童健康守護系列報道之三
當前,兒童肥胖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。國家衛健委發布《體重管理指導原則(2024年版)》預測,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,2030年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31.8%。這一現象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,還可能對他們的心理發育產生負面影響。日前,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小學,調查了解我市教育系統在應對“小胖墩”現象中的具體做法和經驗。
“小胖墩”現象,帶來哪些隱憂?
就讀于高琦小學五年級的12歲學生查晟(化名),體重已超120斤。他平時不挑食,尤其愛吃油炸食品,“我就是特別愛吃,一吃多就想睡。”他說。
菱北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汪新(化名)體重也達到了130斤,但他認為自己日常的飲食很健康,遺傳是導致自己肥胖的主要原因。
“我零食吃得比較多,愛喝飲料和奶茶,晚餐也會吃很多,甚至宵夜。”菱北中心小學學生余望(化名)表示,這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她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。對于一個120斤的12歲女生來說,肥胖在體操和跳舞時會讓她感到不自在,“每次學校舉行跳舞活動,我都會參加,但穿上舞蹈服照鏡子時,會覺得自己有點胖,班里同學也會說,這讓我有點難過。”余望說。
高琦小學五年級四班班主任柯群表示,她所帶班級中大概有三四個“小胖墩”,這些孩子在學習上并沒有明顯差異,但在運動方面相對吃力。
“‘小胖墩’在體育課上往往表現出懶惰、不愿意運動的特點。”高琦小學體育教師汪誠說,“針對這些學生,我們采取‘走跑結合’的方式,鼓勵他們參與運動。”
申雪是高琦小學的校醫,主要負責學生日常的健康監測與應急處理。“基本上一個班上有四五個偏胖的學生,但他們的主要生理指標還是健康的。”
安慶市立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江小龍指出,兒童肥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飲食結構發生變化,高熱量、高脂肪、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攝入過多,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其次,缺乏運動也是肥胖的重要誘因。現代兒童多沉迷于電子產品,戶外活動時間大幅減少,能量消耗不足,導致脂肪堆積。此外,遺傳因素、內分泌疾病、睡眠問題以及基因、染色體異常等也可能導致肥胖。
“兒童肥胖不僅影響外觀,更會對身體多個系統造成危害。”江小龍提到,肥胖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統問題、消化系統疾病、關節負擔加重等問題。此外,肥胖還可能引發代謝綜合征,包括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尿酸等,甚至在兒童時期就可能出現這些并發癥。在臨床工作中,江小龍發現,因肥胖導致住院的兒童數量逐年增加。
學校如何應對“小胖墩”現象?
陽光明媚的課間,高琦小學操場上洋溢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,他們奔跑、跳躍,盡情享受運動的樂趣。這所有著近3000名學生的學校,正在積極應對日益嚴峻的兒童肥胖問題。副校長江翔介紹,該校肥胖學生占比約10%,這一比例雖不算過高,但也足以引起重視。
“我們嚴格按照省教育廳要求,實行‘每天一節體育課’,確保學生有足夠的運動時間。”江翔說,目前學校配備了11名專職體育教師,并要求每學期教會學生1至2項運動技能,以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習慣。
“學校因地制宜,創新性地開展了科技節、體育節、讀書節和藝術節‘校園四節’活動。”江翔介紹,在體育節期間,學校巧妙地分時段安排足球、籃球等運動項目,避免了因場地不足可能導致的安全問題。同時,學校充分利用有限的籃球場、足球場和廣場,組織學生進行慢跑、跳繩等活動,確保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,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。
除了增加運動時間,該校還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。江翔表示:“我們每學期都會邀請二院和中醫院專家,給學生們開展膳食方面的專題講座,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飲食觀。”此外,學校還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,根據季節特點開展健康教育活動,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從飲食到作息,全方位守護健康。
與高琦小學一樣,菱北中心小學也在為應對兒童肥胖問題而努力。該校不僅嚴格落實“每天一節體育課”,每天2次大課間活動中還創設了自己的特色做法。每年下半年,學校都會定期舉辦為期兩個月的體育節活動。除了傳統的運動會和體育賽事外,該校還結合語文、數學、英語等學科,開展口算障礙跑等與體育相關的學科活動。“這種學科融合的方式,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運動熱情,還讓他們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,提升了學科素養,真正實現了‘以體育人,以體促學’。”該校校長劉岳紅說。
在體育活動場地方面,菱北中心小學擁有排球場、籃球場、足球場和乒乓球場等室外體育設施。遇到陰雨天,學校也會在報告廳或教室開展室內體育理論學習等活動。此外,學校還通過邀請醫院醫生、家長中的專業人士進課堂等方式,開展系列科學飲食健康課程;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體質健康篩查,動態監測學生的身體變化,并根據檢測結果調整體育課程和活動安排,為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。
劉岳紅校長列出一組數據:2021年—2024年的學生體重數據顯示,肥胖率從2022年的10%上升到2023年的12%,但在2024年又下降到了10%。這一數據的變化,反映了學校在應對兒童肥胖問題上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“小胖墩”問題,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
應對兒童肥胖問題,學校的努力固然重要,但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同樣不可或缺。高琦小學江翔副校長呼吁:“家長應多關注孩子的飲食和運動習慣,減少孩子在家的靜坐時間。”同時,他也希望社區能夠組織更多適合兒童的體育活動,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運動機會。
當前,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兒童肥胖問題的嚴重性,并開始積極行動。趙美芹女士的孫子今年11歲,體重已達130多斤。為了幫助孫子控制體重,趙女士在飲食上嚴格把關,盡量減少糖分攝入,控制晚餐飯量,并且每周都會安排孩子進行打籃球、跳繩等體育鍛煉。市民蔣女士的孩子目前讀一年級,處于正常體重,但她依舊提前干預,合理搭配飲食,讓孩子在體育課上積極參與鍛煉,并且周末帶孩子去公園騎自行車。
在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努力下,孩子們的健康意識也在逐步提升。劉岳紅校長表示,學校未來將在家校聯動上進一步加強合作,細化孩子們的膳食指導,幫助他們在飲食上控制體重。同時,學校也將繼續通過健康教育活動,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“有些家長認為‘小胖墩’可愛,對肥胖可能帶來的健康問題缺乏重視。”市立醫院江小龍醫生強調,生活方式上的干預兒童肥胖干預措施的關鍵,首先,飲食方面應控制高熱量、高脂肪、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入,增加蔬菜、水果、蛋白質等營養均衡食物的攝入。其次,應鼓勵孩子增加戶外活動時間,以消耗多余的能量。對于肥胖導致的代謝問題或其他并發癥,必要時可進行藥物干預。在一些極端肥胖或嚴重影響生活學習的病例中,可考慮手術治療。
兒童肥胖問題的解決并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學校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。只有多管齊下,才能逐步解決“小胖墩”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