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皮子糖葫蘆成入冬新“頂流”
醫生提醒:熱量較大,適量食用
近日,小吃界掀起了一陣“奶皮子糖葫蘆熱”。在南京、杭州等地,相繼出現排長隊、提前訂購的火爆場景。如今,這股打卡熱潮已蔓延至安慶,在七街、倒扒獅步行街等人氣商業街區,多家小吃店、糖葫蘆小攤紛紛上架了這款網紅小吃,吸引不少市民嘗鮮。

倒扒獅街一家糖葫蘆店,奶皮子糖葫蘆在架販售中。
相較于傳統糖葫蘆,奶皮子糖葫蘆在食材和搭配上玩出了新花樣,把山楂、草莓、陽光玫瑰等時令蔬果對半切開,再填入干噎酸奶,最后在外層貼上一片軟糯的奶皮子。一口咬下,酸甜的果香與醇厚的奶香層層交織,新奇獨特的口感讓不少消費者買單。
倒扒獅步行街一家糖葫蘆店店主表示,大約兩星期前,他看到奶皮子糖葫蘆刷屏后,立刻著手調試配方,第一時間上架售賣。“自從上架以來,每天基本都能賣光。有的就是嘗個鮮,很多年輕人買完還會拿著在街區拍照、發朋友圈。”店主笑著說。
不過,美味背后暗藏健康隱患。11月4日,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,自己最近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蘆,每天下班都得買幾串解饞。吃了一段時間后,她發現自己的臉色越來越差,去醫院檢查才知道,原來是糖分攝入超標引發了皮膚糖化反應。
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、主任醫師鄭海蘭提醒,奶皮子糖葫蘆作為一種高糖高脂小吃,熱量比較大,“人體在進食之后會快速形成血糖高峰,另外奶皮子富含高飽和脂肪酸,容易促成胰島素抵抗。由于果糖幾乎都在肝臟代謝,過量攝入還可能增加脂肪肝風險。”
鄭海蘭進一步解釋,奶皮子糖葫蘆這類高糖食物還會改變腸道菌群的構成,影響腸道激素的分泌,進而干擾人體代謝。此外,高糖食物還會“狡猾”地調控食欲系統——誘發“糖上癮”,讓人越吃越想吃,逐漸對健康食品失去興趣,形成不良飲食循環。
結合以上健康風險,針對奶皮子糖葫蘆的食用頻率,鄭海蘭建議普通人要嚴格控量,可以偶爾吃一串解饞。而對于一些高危人群,如肥胖、脂肪肝人群、糖尿病患者、高脂血癥人群等則應盡量避免食用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