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慶“六尺巷工作法”登上央視
11月17日,中央電視臺《朝聞天下》欄目聚焦安慶基層治理實踐,報道了桐城市嬉子湖司法所運用“六尺巷工作法”成功化解一起魚塘損害賠償糾紛的案例,生動展現了我市以法治促和諧、以文化潤人心的基層善治成效。
這起糾紛源于一次魚塘消毒失誤。魚塘承包人童某某雇傭張某某為自家清理后的魚塘消毒,因對接溝通不當,張某某誤將童某某另一處養殖魚苗的魚塘噴灑藥水,導致1.1萬斤魚苗死亡,直接損失6萬余元。事故發生后,雙方情緒激動、矛盾迅速升級。關鍵時刻,嬉子湖司法所第一時間介入,聯合律師調解員與社區干部組成調解專班。
調解現場,工作人員堅持法理與情理并重,既耐心傾聽雙方訴求、疏導負面情緒,又援引《民法典》侵權損害賠償相關規定,從法律層面剖析雙方責任,同時以六尺巷禮讓包容的文化精神為切入點,引導雙方互諒互讓,強調鄰里和睦的重要性。針對此前雙方產生的語言沖突,調解員采取“背靠背”多輪單獨溝通的方式,逐步消融隔閡、凝聚共識,最終促成雙方握手言和,張某某當場賠償童某某損失3萬元,糾紛在基層就地化解。
這起糾紛的成功調解,是我市全面推廣“六尺巷工作法”、深化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實踐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,持續健全覆蓋全域、多元協同、文化浸潤的人民調解工作體系。如今,全市7636名人民調解員化身流動的“和諧使者”,1555個“百姓評理說事點”成為扎根基層的“前哨驛站”,用調解“小切口”撬動社會治理“大效能”。今年以來,全市已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8730件,調解成功率高達98.7%,讓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層、化解在萌芽狀態。
同時,針對不同領域糾紛特點,安慶精準發力、分類施策,聚焦交通事故、醫療糾紛、物業糾紛、知識產權等行業痛點難點,建成80多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,組建由人民調解員、律師調解員、社區干部等構成的專業隊伍,為各類糾紛精準“開方下藥”。
憑借在人民調解工作中的創新實踐,安慶收獲廣泛認可。《安慶市“六尺巷工作法”繪出基層善治新“楓”景》成功入選長三角基層依法治理十大優秀案例。如今的安慶,以六尺巷文化為根、以制度建設為骨、以隊伍建設為脈,走出一條“文化引領、體系支撐、科技賦能、群眾參與”的人民調解新路徑,讓禮讓包容的文化基因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強大動力,為社會安全穩定筑牢堅實屏障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