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好基層群眾挖井人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“善于換位思考,走進群眾,真誠傾聽群眾呼聲、真實反映群眾愿望、真情關心群眾疾苦,準確了解群眾的所憂所盼。”作為基層干部,我們直接面對百姓的急難愁盼,更應把群眾需求放在首位,做好“挖井人”,以清澈甘甜之水造福群眾。
“精準定位”以腳步踏勘找源頭活水。“宜未雨而綢繆,毋臨渴而掘井”。基層干部在一線工作,要多換位思考,站穩群眾立場來觀察現象找到潛在問題,不能總等著問題出現再去“亡羊補牢”。基層干部要去走出“院內大門”多近“群眾家門”,特別是駐村干部在對自己聯系村內情況做到了如指掌,做到“干部腳上有土,群眾心中不堵”。要在問題里出發,找到相同點、關鍵點、破題點,特別是基層之中相似的問題時時發生,解決一次當下矛盾卻總能“死灰復燃”。因此在“挖井”之前,以群眾視野“定點測井”,確保“井水”到百姓家中的距離最短,才能讓基層干部觸達矛盾精準解題的速度最快,在不斷破題中摸準問題源頭,才能保證“藥到病除”。
“深度挖掘”以因地制宜求協同合作。“千人同心,則得千人之力;萬人異心,則無一人之用”。基層的問題錯綜復雜,原因是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,有鄰里之間吵架拌嘴的雞毛蒜皮更有項目征遷涉及的土地難題,光靠一人一地解決費時費力效率低下。基層干部一方面要根據各地實情來“解剖麻雀”,確定所挖的“井深”,井挖太淺,水出不來,井挖太深打水不便,不能一份“方案”套到底。在群眾的困難里分析原因、找準癥結,有針對性地研究解決;另一方面要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,協調不同部門到分管領域一線,協調村兩委干部俯下身子,也要協調不同工具方法,以高效的智能協同替換自以為是的“閉門造車”,讓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云計算成為基層挖井破題的常態化。
“防護加固”以持續奮斗成久久為功。“政貴有恒,治須有常”。一口水井打好只是一項工作的開端而不是結束,后續如何讓這口井惠澤幾代人才是“民之所呼”。基層干部要打好基礎,更要謀劃長遠。基層干部不能僅僅注重挖成一口井,干在當下見成果的“顯功”;還要注意維護好井水,利在長遠打基礎的“潛功”。對已經完成的工作要注重成果的長效,對沒有完成的工作要注重接棒的穩定。因此我們要杜絕出現“牛欄養貓”的錯誤,力求政策制度務實管用,搞好政策的配套銜接,做到彼此呼應,注重工作延續性、系統性,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,鞏固成果再加力,我們要在一步一個腳印、一茬接著一茬的穩扎穩打中,維護好“水井”,才能奠基蓄力,做好群眾“挖井人”,做到不忘初心,造福于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