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“權益‘涼’策”護航“高溫堅守”
當氣溫持續突破警戒線,無數勞動者依然在烈日下堅守崗位。我市以多手“權益‘涼’策”護航“高溫堅守”,不僅是對高溫下勞動者的尊重,更彰顯一座城市的人文溫度與文明高度。
應該說,高溫津貼、合理工時、防暑物資等政策權益“涼策”,不可謂不多,不可謂不全。但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實,關鍵是要讓這些制度從“文本條款”轉化為“可操作指南”,讓每一項規定都精準落地、清晰可循。明確高溫作業的界定標準,避免“模糊地帶”讓權益打折扣;細化高溫津貼發放的流程與時限,確保“應發盡發”不拖延;規范工時調整的具體機制,讓“錯峰作業”有章可循;明確防暑物資的配備清單與更新頻率,讓“清涼保障”不流于形式……唯有結合實際讓籠統的政策“涼策”細化、具體化、科學化,才能讓政策從“紙上權益”變為“手中實惠”。
再好的權益“涼”策若缺乏監督,也可能淪為“空頭支票”。為此,針對拖欠高溫津貼、強制高溫作業等違法行為,必須堅持“零容忍”態度。通過開展專項執法檢查、暢通投訴舉報渠道、建立“紅黑榜”公示制度,對違規企業依法追責,形成“不敢違、不能違”的震懾力,以此倒逼用人單位履行主體責任,在全社會營造“遵法守法、關愛勞動者”的良好氛圍。
在政策托底之外,更要讓貼心關懷直抵一線:戶外驛站常備涼茶藥品,成為街頭“避暑港灣”;“送清涼”活動常態開展,冰鎮飲品、防曬物資精準送到崗位;健康監測隨叫隨到,及時排查高溫風險……這些看得見的溫暖,讓剛性政策有了柔性延伸,既解身體之渴,更暖心頭之熱,讓每一位高溫堅守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呵護。
城市的運轉離不開勞動者的高溫堅守,讓我們以權益筑保障、用關懷送清涼,讓勞動者的每份付出被珍視,每份堅守有依托。